2009年12月10日星期四

借一双童趣的眼

在“儿童艺苑”为班上的小朋友讲完故事后,我会因故事的精彩而借着一双童趣的眼,勃然兴起地真正体会一下孩子的视角,孩子的心,把故事幻化成可爱的色彩画面,一幅接一幅地画着,陶醉其中,然后,毫不经心的把图画存放在抽屉里。

可有一天,抽屉里的童“画”不翼而飞了,抬头环顾,我赫然发现全贴在课室的墙上了,色彩斑斓的生动画面,虽画工略嫌粗糙,但远望着观赏,俨然是一处沁人心脾的儿童画展。

探听之下,始知是“艺苑”的院长翟志玉亲力而为之,我顿时有种受宠若惊被“看好”的感觉。值得一提,我对他俩— 杨帆和翟志玉,心存的感激历久弥新。在1997年,我因突如其来的焦虑症,日以继夜致命般地纠缠,捆绑得我心灰意寒,几乎要引爆悲剧的燃点,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翟老师来了一个电话∶“兆锦,我这“艺苑”里,有的是日月精华,只要你吸一吸,什么疑难杂症都会消失的!”聆听着她这番语重心长的话,我尝试抱着如履薄冰的心态,穿过岁月,牵引着一个又一个“日月精华”们可爱的嫩手,疑难杂症也应验似的消失了,哈哈……


十二年来,我的生活里充满着童真的笑声,纯真的眼神和无忌的童言。孩子的快乐很简单,但我觉得这份简单,更接近人性的本质,它驱走了人为的虚假,带来实在的快乐。

在我的朋友群里,华亮的“童心”是与生俱来的,也是空前绝后的。在他驰骋的舞台天地里,他那天马行空随性创作的风景里“童味”十足。在险恶的人性社会里,他对人方方面面的单纯理解更是“童味”十足,虽然这“童心”让他猝不及防的受伤过,但他对艺术童真般的执著,是有目共睹,敬佩之余,叫我望尘莫及的。


老朋友们,我们好不好于12 月13日下午3点半位于新加坡华族戏曲博物馆的方寸净地,趁着华亮“魂兮归来”相约之日,重温这份难得飞扬的“童真”!

5 条评论:

  1. 写博客真好,仿佛解开你心中的密码,平时总觉得你很世故,顾左右而言他的避讳,如今你飞扬着笔花,人情味处处飘落,圣诞快乐! 艳明祝

    回复删除
  2. 走过一段艰难的日子,终于看到了你的蜕变。如今,你神采飞扬,焕发青春,生活充实自在。更难得的是你那种欲把生活里美好欢欣之情分赠予身边人的心态,叫人感动。华族戏曲博物馆见!

    回复删除
  3. 你曾对我说过,我们不一定要做个成名的作家,最底线做个有文化的平民,接近文字,读懂人性,在这黑白混淆的社会里,再怀才不遇,心中也能找到自己的定位,活得日日鲜,活得轻松自在。虽然不容易,咱们努力吧!

    剧社老友支持你。

    回复删除
  4. 与华亮同演过广播剧,由雪妮导演,平开编剧。SZ 将于12 月13日下午3点半从西半球“魂兮归来”重温“童真”.

    回复删除
  5. 感谢剧社老友把我这番坦荡荡的话,化成闪烁的文字在博客里出现,(其实,我已忘记我这极平凡的粗人,会说那么精辟的警语)。我反复的说过,人最怕孤独,尤其是在追忆灿烂风光的当儿,眼前是斯人独憔悴的“孤独”,虽然要持有眼底烟云过尽时,正我逍遥处的淡雅胸怀,但总得有一份没有燃尽的激情,老朋友们能借此共聚,畅抒当年情……

    回复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