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月22日星期五

风中的生命

他传来的简讯这么写着∶“经过医生的精细检测,我的鼻癌好了,但癌细胞却又转移到肺叶上,他催促我得马上化疗,哈,再这般折腾下去,我就快变成活化石了,上天选上我,我只好听天由命继续“与病共舞”了。

好一句“与病共舞”,在这与病魔生死攸关搏斗的交锋中,他乐观潇洒的姿态,令我折服,但反射在我这“正常”人的心中,却是闷雷轰然一击,浑身一惊,整个人从恍忽中觉醒,心在呐喊∶造物者那只翻云覆雨的神秘巨手,仿佛开了一个不近情理地玩笑,在生命的地平线上引爆一枚炸弹,残忍地将一个赋有才气的人类从现实的安稳和荣誉于顷刻之间失落在一片虚空之中…

我与这位“与病共舞 ”的朋友,不常见面。可当年我曾在绘画插图这领域上,亦师亦友地提携他踏上坦途,依凭他锋芒逼人的绘画天分,加上后天“有心栽花”的努力,转眼间他很快就迎头赶上了,笔下闪烁的光环渐渐地让他缔造成焦点人物,崭露头角的得意忘形,更使他在青春最亮的顶点上,过早的暴露人性的弱点,在冷漠世俗的较量下,他以胜利者的姿态,向我节节逼近,逼得我和他这份垂危的友情只要风吹草动,随时都会恩断义绝,在空气中不留半点余温……

越过这荒凉的心境,我对自己说;错过的即使是太阳也别气恼,既然走过了,就别在徘徊,别再为从背后闪过的风景而气恼,多向前看,更美丽的还在前头。

可看到今天传来的简讯,我的心灵能量似乎只是简单的唤起我:“你的一个老朋友病了,必须去慰问他。”是的,我也看到了在黑沉沉的夜间海面上,一个已经飘流了很久的落水者,几乎不能支撑了,这时我是否能扮演一下突然出现的一块“浮木”的角色?一刹那间,我似乎走出了当年是非曲直的“误区”,心中亮起了一句话;相逢一笑泯恩仇。

两天后,我和他见面了,迎面而来的一张脸是罩在一种病态的暗色里,看了让人不忍卒睹的凄惶,我眼眶猛一热,快速地紧握住他的手,似乎要把友情极高的热度窜流到他全身,化作一剂令他起死回生的药。再看他那因化疗过度而瘦削枯黄的身躯,残弱地随时会在风中消失。我心撞击着,心想;造化弄人呀,人千算万算,竟抵不住老天爷拇指轻轻一弹,眼前曾经是格外亮眼引人的生命,一朝和病魔打交道,人生的飞扬就嘎然而止……

所幸的,我这位“与病共舞”的老友,眼前是已经削去高傲棱角的人,多一层沧桑后地善解人意。在谈话中没有一种宿命论`者低沉的悲调。生老病死在他的眼中,已超脱成为轻松的话题,浑然忘了自己身体的状况。只是最后在他暗暗的眼神中,轻轻留下一声的叹息……

岁月不是每天晴朗,漫长的人生旅途千回百转,岂能日日欢歌?

18 条评论:

  1. 万法无常啊!

    回复删除
  2. 兆锦,我看了你这篇文章,感触很深,人生无常呀,你写得
    投入深刻,文字的驾驭功力火候,加油!

    回复删除
  3. 你的人情味,你的重情义,跃然纸上,说得好,闪过背后的风景,不再徘徊 ,人生是要往前看。你的文思情景交融,值得阅读。 德祥

    回复删除
  4. Very good ! well written, Add oil !!

    回复删除
  5. 看了之后,又是一次的震荡,你的文笔涵盖深沉,人生多灾难, 阴阳仅是一线之隔…… 志匡

    回复删除
  6. 看了很受感动,读一篇写得好,有内容,又感人的好文章,是不常有的事,可来您这儿,就什么都有了。非常感谢您辛勤的笔耕。谢谢。

    回复删除
  7. 您写的每一篇,都很精彩,我们一家人都喜欢看,感恩。

    回复删除
  8. 兆锦兄∶您的博客从出炉到现在,通过文字和情节细致的演绎,勾勒出生活中令人忽视的角落,老实说,你就好像每天都在和我面对面说故事,我妹妹看了你的文章后,很想能见到你的真人,这是你的魅力现象。汇松

    回复删除
  9. 兆锦兄,以前我只知道您戏演得很好,很有表演才华,读了您的博客后,才知道您的文学造诣很高,希望您能举办个座谈会,让大家来分享你的写作道路。

    回复删除
  10. 我的好朋友也得了癌症,情况很不好,她得病的样子,和你描述的很接近,我看你写得那么传神,羡慕极了。加油!小影

    回复删除
  11. 兆锦大哥,您的文字让很多人都想看看您的风采,如小雯、汇松的妹妹等,该是时候举办个座谈会,了一了众人的希望。加油。

    回复删除
  12. 兆锦大哥,这几天心情不好,很想留话,却又说不上来,直到看到今早早报的活动消息,知道您有个讲座,就在今晚7pm到9pm,在宏茂桥图书馆漫谈:语言、戏剧、相声,我才开朗起来。今晚我会来听您的讲座,也遵从您的意思,保留仅有的神秘感,所以不会和您相认。我会穿一件紫色的上衣,配上白色短裙,但愿您能见到我,也会喜欢。小雯。

    回复删除
  13. 兆锦 今晚我们会出席您的讲座,期待,加油!明园,美莲。

    回复删除
  14. 最近写博客,看博友的的留言,这以前从没想过的生活场景,今天变成我生活的一部分,松紧的催化节奏,喜怒的交替感悟,重建文字的神韵,化成一则则触及灵魂深处的文化生态。预想不到的是,博友们能领悟到我文字涵盖的真性情。当年在晚报,也是认真不懈的笔耕,但过后却没有点滴的读者反映情绪,有点“春梦了无痕”的失落感,如今这份立竿见影的激励,使我颇有“大器晚成”的抚慰。谢谢! 兆锦

    回复删除
  15. 兆锦先生,我看了你所写的几篇文章,真的让我刮目相看,每一篇文章都有你感情的真诚流露,和很深的文化造诣,其实,我真的很少花这么长时间,一个字一个字的去读别人的文章,你是第一个,真的,每一篇文章都让我觉得很感动,看你写的文章是一种享受,谢谢你,让我有机会读到你的文章,谢谢神让我认识一位这么有才华的你,祝福你!
    杨俊霞

    回复删除
  16. 老朋友,别来无恙呀,那天我也到场,多少年没见了,你和当年一样那么“活泼有趣”,除此还多一层“艺术多彩的魅力”!不说教,没冷场,言之有物,喜哈全场。我和朋友赚到了一个愉快而有意义的周末。你文章写得好,又有舞台风姿,能说会道,何不考虑搞一个正式的舞台脱口秀?你行的。
    美英姐

    回复删除
  17. 等待你新作的莅临,已成为我日子里的一个期望,我知道这对你这忙碌的人来说;我们这迫切的期望却变成你的周期性的压力,你辛苦的写,我们痛快地看,我们获益不浅,你是成就满足,我们互惠互利吧,兆锦,我和朋友们愿您健康永远,成就满满!
    支持你的一群朋友。

    回复删除
  18. 兆锦 :别给自己压力,有感才发,有话才说,所谓慢工出细货,我们会耐心的等。一群读者。

    回复删除